CAUer的课堂从农大到世界!

作者:小编 添加时间:2024-12-16 07:51:11

  在12天的英国行,同学们先后与英国雷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互动。聆听了英国高校资深教授的专题讲座,参与了实践操作和实地参观,深入了解了英国在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研究与应用技术。丰富的人文探访活动,也让学生们进一步体验了英国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在德国行中,师生一行了解了霍恩海姆大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经验,参加中德玉米磷项目Block Seminar。通过与霍恩海姆大学教师面对面交流提高本科生国际交流能力,通过参加国际研讨会提高英文和学术能力,通过参观国际化定位试验和生态农场提高国际视野,提同学们国际化水平。

  在香港,师生们参访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了解了各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特色、学科及招生情况及其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在香港的一流科研机构中,师生深入了解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实际应用,服务于社会健康福祉。多场由知名教授主讲的专题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校友及学长学姐的交流环节,为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宝贵的职业规划启示。

  在巴西圣保罗州的皮拉西卡巴市,同学们参观了巴西著名的甘蔗企业Zilor。他们深入学习甘蔗的收割过程,亲眼见证了甘蔗收割机和卡车如何协同作业。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巴西甘蔗产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南美洲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在项目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前沿的农业科学知识,还深入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状。他们走进农场、实验室、企业,与当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深入交流,感受着全球农业发展的脉搏。

  有了参与国际化项目的经历,农大学子不仅拓宽了全球视野,还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或多元文化环境学习和生活做好了准备,参与项目的同学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心声与体会:

  此次荷兰瓦赫宁根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对农业的热爱与信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用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中部城镇卡姆罗斯,同学们不仅聆听了约翰教授关于草地经济的讲座,还亲身体验了教授3000英亩的家庭农场。从观察农场中的动物和大型农机,到徒步穿越茂密的农场森林,再到在广阔的湖泊岸边感受自然的美好,同学们与大自然进行了最纯粹的交流。这一经历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地球脉动的无尽生命力,更激发了对农业和自然的热爱。

  通过本次项目,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泰国农业大学(甘烹盛校区)大部分的学科设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也很多,从他们的学习内容中便能了解到未来他们大概率会从事何种工作。这也启发我思考我的未来安排,下学期我马上迈入大四学习,接着便是毕业,我即将站在高考之后的又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在泰国农业大学的十天,我看到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各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让我感触很多。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和其他人较量,我们和长辈、同辈比较,企图证明自己比他们出色,但我却忘了一点,我们本就在不同的领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像泰国农业大学的两个农业工程专业,一个属于农学院,另一个属于工学院,所做的研究也不完全相同,他们有各自的针对性。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对自己的位置,专心做自己的事,人才能正视自己,生活也会变得有意义。

  农大学子在学习途中,开启了一段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精彩课堂。

  在西江大学,学子们进入生命科学系和社会学系进行交流学习,走访生命科学系和社会学系,感受着韩国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校园生活,通过生物实验技术学习、生物环保公司产业化参观调研,增加对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体验着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校园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旅程中,同学们结识了国际友人并建立紧密联系,开拓了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化素养和提升国际胜任力。

  霍恩海姆大学提供的丰富学术资源和前沿的研究项目,使我能够接触到全球农业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同学们的互动,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独立的学术探索,更是全球合作和技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个人的努力,更依赖于与他人和不同学科的合作。无论是在实验室同进行科研,还是在国际会议中分享研究成果,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合作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关键。这种合作精神将对我未来的科研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帮助我更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拓宽我的学术视野。

  在坦桑尼亚,大家走进姆祖比大学和苏库因农业大学课堂,汲取国别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拜访政府机构和经济社会研究基金会,了解政府设置与发展政策。此外,同学们还实地调研了农贸市场和乡村,近距离观察和理解坦桑尼亚的农产品市场、农民生计、乡村治理等。这个课堂不仅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非洲大地的风土人情,更增强了对全球农业发展的认识。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表示,本科生院和国际处共同启动实施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是突破疫情困境“破冰”国际交流的重要尝试,更是推进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高水平合作,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以跨学院选拔、跨学科合作、跨地域时间、跨文化交流为实施理念,鼓励学生培养相关部门、学院建设高水平的国际或国内交流项目,进一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求,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立场、三农情怀的拔尖创新和行业领军人才”,曹志军介绍到,学生通过参与项目交流和实践活动,学习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同教育模式,体验多元文化环境,从而拓展全球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强化多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跨学科合作精神,为未来胜任国际或多元文化环境的生活、学习或工作做好准备。

  在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同学们跨越多个城市,参访了高校、研究中心和企业。他们在这里学习了国际育种科学理论研究的飞速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成功运用,感受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金三角合作机制形成的强大合力。此外,大家还实地参观了育种企业的现代化育种流程,深刻理解了家族农场和百年企业从传统育种到现代化育种的科学转变。

  对于未来的规划,校将进一步依托涉农学科优势,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加大学生“走出去、引进来”力度,打造全球涉农学科的交流高地。2025年,学校将继续加大经费投入,拓宽交流渠道,支持更多项目,项目数增至40个,同时增设10个暑校和冬校项目,吸引国境外高校师生来校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经历了探索、发展、跨越三个阶段,影响力逐步扩大。目前,全校已有12个学院(部门)建立了交流项目,已经覆盖了6个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项目从最初的5个增长到22个。项目以跨学院选拔、跨学科合作、跨地域实践、跨文化交流为实施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在法国巴黎,农大学子与世界各地的iGEM队伍交流了合成生物学项目,分享心得。他们还参加了多个workshop,与初创企业孵化主理人共议创业,与资深合成生物学研究者探讨生物伦理。比赛之余,同学们还游览了巴黎的著名景点,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魅力。

相关标签: 中国农业大学位置

上一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旗下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下一篇息县:携手中国农业大学探索“政产学研用”共赢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