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校园 农大新韵——中国农业大学东西校区迎接120周年华诞环境改造

作者:小编 添加时间:2024-12-16 07:51:50

  原标题:《人本校园 农大新韵——中国农业大学东西校区迎接120周年华诞环境改造》

  近期打造农大重要发展轴线,强化人文精神的展示与传承,优化师生学习生活空间环境。通过分区分期确保每个区域都可以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设计和施工,同时减少施工对校园日常运作的干扰。

  于一号学生公寓前广场北侧日照丰富区域布置公共活动与休憩区,通过定制的小品家具塑造富于变化的线性空间,为往来于校园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师生提供一个驻足停留的多功能户外场所。

  庭院的松林,承载着一代代学子的青春回忆;农业机械的发展,改变着田间耕耘的大地肌理。设计以“流淌的记忆 耕耘的土地”为概念,把现状荫蔽、压抑、无序的林下空间,通过植被梳理、秩序重构,让场所再生,改造成为新的精神空间。

  自2023年11月以来,经历校园总体规划——节点方案设计——工程落地实施三个阶段。打造了包括东区一教北侧绿地(月迹+谷仓+学源)、一号学生公寓前广场(智农)、报告厅南侧绿地(松庭);西区旧教北侧绿地(思泉)、生活区宅间花园、景观大道、步行街、报告厅前广场、资环学院南侧庭院、气象小院等多处精致的景观节点,于2024年10月完成建设。

  针对农业大学东西两校区进行多次调研与考察,通过智慧化信息采集如:遥感影像、线上问卷、手机信令等,指导校园景观综合评价并总结出绿地空间封闭低效、交通动线混乱、文化空间缺乏主线、种植混杂缺乏秩序、铺装及设施老化等多重问题。

  项目涵盖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清华东路,西校区位于马连洼,规划总面积约122.8公顷。设计立足中国农业大学优越的区位条件、厚重的人文精神、特色的空间格局,在对校园历史充分尊重基础上,对校园环境品质进行微更新。以“绿芯文韵,和美校园”为理念,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人本、文化校园,为学校“双甲子”校庆献礼。

  以农趣为主题,对学生公寓楼间绿地进行改造更新,分别赋予种子、涟漪和耕读的寓意。设计保留了场地当中的植被,根据学生的需求布置休憩停留空间,并采用各自不同的设计语言,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结合麦穗的肌理设计而成的休憩桌椅,可供师生休憩与使用,并在夜晚与灯光形成互动,营造出美妙的光影变化。

  开放空间提供了为场地精心设计、特别定制的小品家具、户外公共桌椅等,增强学生户外学习、师生交流的停留意愿,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户外空间应用场景。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百年建校历史,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是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2025年,中国农业大学将迎来120周年华诞。在此背景下,校园环境规划和改造提升设计被提上日程。

  梳理校园交通动线,提高校园内的交通运行效率;建设海绵设施,有效削减径流总量,缓解校园内涝;通过合理的土方调配和利用,实现土方平衡。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农大校园。

  设计语言完整统一。结合下沉的圆形广场恢复原有水景,将校园文化标语以砌筑的形式与红砖景墙融为一体,在周边布置圆形与弧形的座椅,形成丰富的林下休憩空间。通过地雕的形式,将治碱历程进行展示,弘扬农大精神。

  规划初期,项目组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师生对于学校更新改造的需求与建议,确保实施方案更加贴近师生的生活与学习需求。实施过程中多次与学校师生座谈、讨论,及时调整方案细节。

  从宏观层面构建校园完整的“人文生态系统”。根据历史沿革、学科方向及空间格局打造发展轴线。将校园融入生态格局,构建绿廊,使东西校区八大场景成为自然生长出的创新空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致力于不同尺度的生态规划、生态环境修复以及绿色人居环境设计的国内一流设计机构,具有从规划阶段到落地建成的设计实施一体化的全过程经验,是同衡设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专业技术实力雄厚,下设总工办、综合设计研究室、建筑研究室、两个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水生态规划室及EPC实施中心7个专业部门。绿色城市建设研究所秉持“生态为本、一体化专业服务;传承创新、筑行业卓越品质”的发展理念,根植实力雄厚的清华大学研究平台,与国内外院所及设计机构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努力探索前沿设计理念,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相关领域已取得良好业绩。

  强调生态校园与人本校园的结合,不仅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改善,还重视人文精神的体现。搭建景观空间结构框架,将校史,校训融入景观空间,构建流动的农大记忆,彰显中国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文化内蕴,推动文脉赓续。

  基于建成的谷仓环廊,完善南北组团绿地内的道路、植被和休憩设施。保留牡丹花田,围绕地标水塔布置桌椅,新的空间系统尊重岁月的痕迹,与现状遗存相互呼应。以文化线索串联开放空间,将刻有农大发展历程的定制构筑融入景观环境之中,焕发场所的新生命。

  设计以“盐碱治理”为文化主线,充分尊重场地当中已有的雕塑、下沉空间、建筑、地形和树木植被等,采用红砖砌筑的设计手法,将各现状元素巧妙地融合起来,打造融于环境,尺度舒适校园文化节点。

  整理场地中杂乱的小规格乔木及灌木,并进行移植;对场地中的骨干植物、雕塑、步行路径进行保留,通过历史要素的再利用,唤起校友记忆,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归属感。

相关标签: 中国农业大学位置

上一篇中国农业大学携青云QingCloud获2021年度混合云优秀案例奖树产学研融合新标杆

下一篇《食品科学》:中国农业大学李媛教授等:食源性活性物质稳态化及靶向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