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东区的北狮、西区的南狮,加上西区主楼前的“沧州铁狮”,共同构成了校园内“三狮相映”的文化景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福建,有赠送石狮庆祝百岁大寿的传统。福建校友会赠送的石狮现在位于西区大门口,无论天气如何,它们始终迎接每一位师生。这对南狮以青石制成,雄狮口含可滚动的石球,左爪舞动彩带,穿有铜钱,右爪下有绣球,头朝雌狮倾斜,展现出浪漫氛围。雌狮同样头倾雄狮,左爪踩绣球,胸前彩带上立一小狮,形象生动。底座四周饰有琴棋书画浮雕,工艺精湛。
三江彩玉石产自广西北部山区,该地区因寻江河水清流急而盛产奇石。此地原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带,经过上亿年的地质变迁,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巨石。寻江水系的彩卵石以其“质坚、色艳、形奇、纹密”闻名,属于碧玉岩类,表面光滑,以黄、红、紫为主色调,色彩丰富,有的五色斑斓,有的青红交织,黄白纷纭,其中纯黑如漆者称为“柳州黑”。石表图纹分为“平纹”与“凸纹”,形状多不规则,有的具象,如熊猫、猴头、企鹅等,姿态朴厚可爱。
我校的三江彩玉石正是来自此地。2005年,正值学校百年校庆之际,7月1日,广西校友会赠送的重约30吨的三江彩玉石,在经过两天多的长途运输后抵达西校区。在38度的高温下,经过工人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这块红黑相间、色泽凝重、形似沉思智者的奇石,终于安家于新综合楼前广场。为了表达其文化意义,有人将其命名为“智慧头颅”。
西区校门口矗立着一对雄狮,远观其发型自然卷曲,大耳朵垂下,仿佛在聆听周围的声音。透蓝眼框中的黑眼睛审视着过往行人,大嘴露出尖牙,威严自现。它们如同神兵天将,日夜守护校园安全。
据史料记载,石狮自汉代由印度传入中国,历经近两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石狮高大威猛,南方石狮则更加灵动。河南校友会捐赠的是“北狮”,福建校友会则是“南狮”。校友们的赠礼既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也寄托了对学校发展的美好祝愿。
石狮的放置遵循一定的规则,通常成对出现,且雄狮在左,雌狮在右,这一布局与中国的传统习俗相吻合。例如,、北京中山公园及北京大学门前的石狮均遵循此规则。最著名的当属卢沟桥上的四百余尊石狮,每一只都独具特色,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巍峨屹立的建筑、神韵悠远的雕塑、生机勃勃的草木,它们不只是无声的景观,更是凝固的史诗。自1905年办学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已历经近120次四季更迭,这光辉岁月铭记于每一个中国农大人的心中,也凝结于这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的成长,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科研成果的产出,更见证了中国农大人为贯彻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所做出的不懈奋斗。喜迎双甲子,不忘来时路,官微陆续推出这些校园景观背后的故事,让那一代代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记忆与温暖故事,再一次被触碰,被唤醒,被感知。
西校区新综合楼广场上,有一块体型硕大的三江彩玉石,外形充满力量感,古气盎然的石皮石色,仿佛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头颅。
东区也有两对类似的石狮,分别位于大门口和旧图书馆门口。这些石狮是学校百年校庆时,由河南省和福建省校友会捐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狮不仅是建筑装饰,还象征着吉祥与平安。它们广泛出现在宫殿、寺庙、府邸等场所,被誉为“兽中之王”。
“智慧头颅”四个字被镌刻在花岗石底座的后面,底座正面刻着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这不仅赋予了“智慧头颅”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农大人”、“农大赤子”为“三农”事业服务终身的志向与使命。每当人们在这块来自遥远广西的奇石前驻足,都会带着对“解民生”和“育英才”的解读,去思考一代代中国农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标签: 中国农业大学位置